財經365 >主頁 > 財經 > 國內 >

比亞迪商用車強勢發(fā)展 總體利潤破萬

時間:2017-05-05 11:18 作者:龔夢澤 來源:證券日報 瀏覽量:

比亞迪 車企利潤

  單車利潤某種程度上代表著車企的品牌溢價和市場地位,單車利潤越高說明該車企的品牌溢價越高,市場地位越穩(wěn)固。為此,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選取了2016年凈利潤和整車銷量排名靠前的主流車企,進行了單車利潤情況的統(tǒng)計。


  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車企一向不對外公布單車利潤數據,記者只能通過綜合企業(yè)凈利潤和總銷量兩項數據對單車利潤值進行估算??傮w來看,民營自主品牌車企的單車利潤普遍比國有車企高,同時銷量老大未必是賺錢高手。


  數據顯示,比亞迪(行情002594,買入)的單車利潤相當于上汽集團(行情600104,買入)2倍,長城汽車(行情601633,買入)的單車利潤相當于長安汽車(行情000625,買入)3倍;而相比乘用車領域平均1950元的單車利潤,商用載客車行業(yè)單車利潤達到2.6萬元,相當于乘用車單車利潤13倍。


  比亞迪單車利潤破萬元居首


  《證券日報》記者根據數據統(tǒng)計,201610家乘用車整車企業(yè)平均單車利潤約為1950元,其中有4家車企單車利潤超過4000元。而由于凈利潤大減,折合下來金杯汽車(行情600609,買入)和一汽轎車(行情000800,買入)每銷售一輛車竟分別虧損8983元和10207元。


 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,比亞迪累計總銷售乘用車49.6萬輛,同比增長9.1%;其中新能源銷量10.2萬輛,同比增長66%??偟膩砜矗葋喌掀骄N售一輛車的凈利潤達到約10040元,盈利能力處于行業(yè)領先地位。


  依此計算,排名第二的長城汽車2016年凈利潤105.51億元,銷量新車107萬輛,單車平均利潤約為9860元,位居次席;上汽集團、廣汽集團(行情601238,買入)、長安汽車緊隨其后,單車平均利潤分別為4938元、3816元和3363元。


  由榜單可知,凈利潤榜單中排位靠前的車企,單車利潤卻并不一定高。比如在銷量上遙遙領先的上汽集團、廣汽集團和長安汽車在單車利潤排行榜上排名卻后移至第三位、第五位和第六位。而由于全年銷量慘淡,凈利潤墊底的一汽夏利(行情000927,買入)4500元的單車平均利潤,位列榜單第四。


  記者注意到,以長城汽車為例,其在與長安汽車凈利潤相差不大的情況下,前者的單車利潤幾乎是后者的3倍,這是因為長城年銷量只為長安的三分之一,由此可見,規(guī)模不完全決定利潤。盡管長城專攻SUV車型的做法再難復制,但其成本控制能力確實不凡。


  有業(yè)內人士表示,產品價格以及單車利潤最終取決于成本和市場預期,隨著中國CPI指數的不斷升高,如何消化增加的成本是車企必須面對的問題。但更重要的是,對于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(yè)而言,應盡快擺脫低層次的成本競爭泥潭,切入高端品牌的利潤蛋糕中,讓自身的產品附加值能夠緩解成本變化所帶來的壓力。


  商客車利潤為乘用車13


  相比乘用車領域單車利潤10040元就能稱雄的戰(zhàn)況,國內商用載客車市場的單車利潤顯然更加豐厚,尤其在政府提供新能源巨額補貼的背景下,商用載客車的單車利潤已經遠遠高于乘用車。


  《證券日報》記者據數據統(tǒng)計,剔除掉出賣資產股權而耽于生產的曙光股份(行情600303,買入)和因騙補受罰的金龍汽車(行情600686,買入),2016年商用載客車行業(yè)單車利潤約達到2.6萬元,相當于乘用車單車利潤的13倍。具體來看,宇通客車(行情600066,買入)憑借高達5.7萬元的單車利潤額成為已公布2016年業(yè)績車企中平均單車利潤最高的一家。


  記者注意到,目前宇通的新能源客車業(yè)務比重已經超過傳統(tǒng)客車。數據顯示,2016年宇通客車凈利潤達40.44億元,同比增長14%。年度累計完成客車銷售70988輛,其中新能源客車26856輛,銷售收入187.5億元,占總收入的52.29%。


  也正是因為利潤充盈,2016年宇通再次祭出了土豪式分紅,擬每10股派現10元,將耗資22.14億元用于分紅,這一數字占到其40.44億元凈利潤的54.7%。排名第二的中通客車(行情000957,買入)2016年凈利潤5.86億元,累計銷售新車1.8萬輛,單車平均利潤約為3.3萬元;亞星客車(行情600213,買入)方面,單車平均利潤也突破萬元,達到1.04萬元。此外,安凱汽車平均利潤約為5083元,排名榜單第四。


  值得一提的是,有分析人士指出,統(tǒng)計出的單車利潤是被傳統(tǒng)能源客車平均拉低之后的利潤值,若單獨計算新能源客車的利潤或突破10萬元。對此,有業(yè)內人士表示,2016年電動客車的巨額補貼資金使得客車行業(yè)內的黑馬企業(yè)和巨額訂單頻頻出現。尤其是6-8米的電動客車,高達60萬元的補貼總額甚至高出了車輛成本。在當前新能源客車斷奶尚不能完全市場化生存的現實面前,監(jiān)管收緊以及補貼大幅退坡,對于大部分客車企業(yè)將產生巨大影響。

 

相關文章 更多